索南敦珠堪布講授:禪定入門 (五)
修禪定有非常多的方法的,現在尤其是在漢地或是東南亞一帶,很多修行人非常喜歡進入到禪定的修行當中。殊不知,要進入禪定的修習是必須要有一些先決條件的,第一個是必須要廣泛的聞思經典,如果沒有透過廣泛的聞思過程直接進入禪定,這不算以殊勝方便法門做為基礎的禪定修行,假如具備了廣泛聞思佛經的基礎,想要進入禪定就不會那麼困難!相對會比較容易入手。
《俱舍論》的作者世親菩薩曾提到過,要修禪定之前一定要做廣泛的聞思修,否則就不知道如何禪修。
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2)
- May 15 Mon 2017 04:35
修習禪定必須先要聞思 @ 夢回青河 @ n6j9u4r0af7
- May 14 Sun 2017 04:49
由禪定中領悟藝術真諦 藝術家陳怡秀的「化外之境」
我的 師父說,天下第一禪就是感恩跟懺悔,並表示:「修行就是要懷著這種感恩的心情,就會很自然地與光波(證量)起交感作用,讓生命、智慧得到增長,這時才能與天地宇宙相印、起共鳴,回到禪的世界。一般人將禪視為打坐的觀念實在是錯誤的;禪不但可以讓你身體健康、精神超越、智慧超越,還可以讓你的靈性超脫、得度,突破千千萬萬的災難。而且不只是你一個人得度,還有你累世的自己及親人通通都得度;這是很多人都不瞭解的地方。如果每個人都能真正明白修行的重要,就會不顧一切來修行。」
文章來自: http://play.nownews.com/archives/20170118/50814/%E7%94%B1%E7%A6%AA%E5%AE%9A%E4%B8%AD%E9%A0%98%E6%82%
- May 13 Sat 2017 01:21
觀於坐禪的生命呼吸現象?
在今日繁忙的時代,為了安詳地面對起伏的人生,就要使生活與禪修結合在一起。佛法中的禪修方法,是從釋尊的親身體驗所傳出,佛祖當年以心印傳大迦葉尊者,是為禪宗心法的由來,而在佛祖留下的經典中,也可以看到佛祖對禪的見解。
1.雜阿含經卷31:「一切法無常,持戒寂靜禪,知一切宿命,已生天惡趣,得斷生漏盡,是為牟尼通,悉知心解脫,一切貪恚癡,我說是三明,非言語所說。」
--想要脫離輪迴,離苦得樂,持戒修行寂靜禪讓心獲得解脫,早日離樂。
2.心經所說:「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」
--禪是一種自在的生活,明心見性就能了除一切煩惱。
- May 12 Fri 2017 00:48
2016 禪修課程(二日禪)2016
2016 禪修課程(二日禪)
日期:2016年8月13日(週六) - 14日(週日)
地點:萬里禪修園區
課程費用及午餐素食便當:免費。
因禪修園區位於偏遠山區,佛學會為利益法友交通便利,故為法友ㄧ起代訂專車直接到禪修園區,搭乘方式請往下閱讀。
代訂專車費用: ㄧ日搭乘費用三百元(來回)、兩日搭乘費用六百元(來回)
欲搭乘專車者,請先匯款,佛學會收到匯款才能確定搭車人數並代訂專車。
※搭乘專車匯款資訊
- May 11 Thu 2017 05:49
蓮宗是不可以拿西域記來說無著菩薩
版大
1.李老居士的著作 說的是自力。而偽造說理老居士說: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,一句佛號念到底 有甚麼錯呢。
淨土法門本來不就是宗教信仰嗎?跟基督教教義差不多,但是就是救到出離三界,不是就到天界而已,這就差很多了。
2.十疑論所說是智者大師所做嗎?
這是古書的紀載,這麼會有錯呢?我們宗門的人會偽造,偽托來亂亂說嗎?不會 所以智者大師自己往生兜率天,說要跟隨千佛,
- May 10 Wed 2017 18:24
精神分裂症與學佛坐禪的問題
精神分裂症與學佛坐禪的問題
其實跟坐禪沒有關係,跟心性有關係。 舍利子。是諸法空相。不生不滅。不垢不淨。不增不減。 佛復呼舍利子之名。進一層以告之也。意謂不但五蘊皆空。一切修證菩提之法。莫不皆空。楞伽經云。一切法不生。如是一切法空。若執著於法。則有法生。法生則心意意識皆生。有生則有滅。有生滅。則有垢淨增減矣。諸法若如虛空界之空相。豈有生滅垢淨增減乎。 是故空中無色。無受想行識。無眼耳鼻舌身意。無色聲香味觸法。 是故承上起下之詞。是故真空之中本無我相。何色之有。 既無我相。自無我見。一切聲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。自無受想行識矣。 既無我相。則六根亦非我有。無眼耳鼻舌身意矣。 六根既無。則六塵無安頓之所。自無色聲香味觸法矣。 無眼界。乃至無意識界。 眼為六根之先鋒。意為六識之主帥。而六根六塵。無識不顯。無眼界。乃至無意識界。則六根六塵六識之十八界皆無界限矣。
2012-06-15 19:36:34 補充:
精神分裂症
你的思維因"想"太多而有罣礙,
真空之中本無"我"相。何色之有。
- May 09 Tue 2017 07:07
關於靜坐冥想飲食問題?
- May 07 Sun 2017 07:59
太極拳不是騙局 只是失傳了
熱門文章
- 今天
- 本週
- 本月


- May 06 Sat 2017 11:04
請問一下 什麼是冥想 如何冥想?簡單的
對版主所言之情形,我個人以前也是一個容易緊張的情形,也經過許多有經驗的長輩教導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。那就是以呯吸調息法來讓緊張的情緒先靜下來。但對自已一定先要有自信,例如明天有事先將要事如何處理大慨擬定,就不要在放心上。否則會越想越鑽牛角,自然睡不著。冥想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找一處清靜位置,坐下平靜心後,先長長深呯吸,大大的吸入,慢慢的呯出。之後就慢慢的吸,慢慢的呯。吸的時候注意心跳,默數一,二,三......。呯出的時候也是默數一,二,三,....的秒數(記住:配合心跳如讀秒數)。直到一分呯吸大概四或五次,如此就能平靜下來,日後什麼都不去想心中靜自然進入冥想。參考吧....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41204000015KK04891
- May 05 Fri 2017 00:34
空性是【沒感覺的快樂】還是【知苦樂受】
- May 04 Thu 2017 20:53
有沒有人因坐禪太久而腰酸背痛的☷
感恩Sage Mao大德慈悲開題,末學隨喜敬答。 打坐有沒有可能坐到腰酸背痛?答案是有可能的。當我們打坐的姿勢不正確,或是太過強硬的去控制呼吸,就會造成身體無法完全的放鬆,此時,不用坐太久,就會腰酸背痛,全身不對勁,好像一秒鐘也坐不住。 就姿勢而言,背脊要挺直,身體不可往前後左右傾。身體若往前傾,那怕只是傾一點點,後腰部自然會用力,以維持身體的平衡,此時就無法放鬆了;若是傾其他方向,則是同理可證。當身體沒有傾向任何一個方向時,就會感受到全身的重量都落在臀部上,就好像一根釘子釘在地上一樣,此時,不僅坐得穩,也能夠全身放鬆。 就呼吸而言,則有兩點需要注意。第一,要微收下顎,有助於呼吸順暢。微收下顎並不是低頭或點頭,而是維持頸部向上挺直。第二,不要去控制呼吸,只要專注數息及覺察氣息隨著呼吸的進與出。刻意的拉長呼吸,會造成胸腔的壓力,而有胸悶或背痛的感覺。 當我們在打坐中能注意姿勢及呼吸,自然能坐得穩又能全然的放鬆。專注於數息,就能漸漸地收攝自己散亂的心念,而達到「一心」的境界。雖說打坐最終應當「無心」,但這「無心」,還是要有「一心」作為基礎。而這「一心」就已經能大大提昇我們的定力,進而幫助我們修觀慧,末學以為,這就是打坐可以帶給我們的極大利益。 以上是末學關於打坐的一點粗淺心得,供您參考。觀心 合十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20730000016KK04976
- May 04 Thu 2017 20:53
有沒有人因坐禪太久而腰酸背痛的☷
感恩Sage Mao大德慈悲開題,末學隨喜敬答。 打坐有沒有可能坐到腰酸背痛?答案是有可能的。當我們打坐的姿勢不正確,或是太過強硬的去控制呼吸,就會造成身體無法完全的放鬆,此時,不用坐太久,就會腰酸背痛,全身不對勁,好像一秒鐘也坐不住。 就姿勢而言,背脊要挺直,身體不可往前後左右傾。身體若往前傾,那怕只是傾一點點,後腰部自然會用力,以維持身體的平衡,此時就無法放鬆了;若是傾其他方向,則是同理可證。當身體沒有傾向任何一個方向時,就會感受到全身的重量都落在臀部上,就好像一根釘子釘在地上一樣,此時,不僅坐得穩,也能夠全身放鬆。 就呼吸而言,則有兩點需要注意。第一,要微收下顎,有助於呼吸順暢。微收下顎並不是低頭或點頭,而是維持頸部向上挺直。第二,不要去控制呼吸,只要專注數息及覺察氣息隨著呼吸的進與出。刻意的拉長呼吸,會造成胸腔的壓力,而有胸悶或背痛的感覺。 當我們在打坐中能注意姿勢及呼吸,自然能坐得穩又能全然的放鬆。專注於數息,就能漸漸地收攝自己散亂的心念,而達到「一心」的境界。雖說打坐最終應當「無心」,但這「無心」,還是要有「一心」作為基礎。而這「一心」就已經能大大提昇我們的定力,進而幫助我們修觀慧,末學以為,這就是打坐可以帶給我們的極大利益。 以上是末學關於打坐的一點粗淺心得,供您參考。觀心 合十
本文引用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20730000016KK04976